水稻植保问题很多,2018年,政府补助无人机植保,飞防队追求效益,在水稻开花授粉期间不管中午还是早晚强行工作,致使部分稻农水稻空瘪率增加,大米出现小米粒大黑斑,品相不好,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大米外观品质。
其实,水稻植保和水稻栽培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很多专家指导稻农把其过程复杂化了,有时被认为讲得越复杂越显知识程度深。从理论上讲,有很多知识是讲给大学生听的,我们农民很难听懂,也很难去操作。比如说,水稻大棚育苗期间的温度管理,没有任何一个稻农能做到理论指导的要求去管理各个阶段的苗床温度,更多的水稻秧苗并没有因为此间温度管理的偏差而发生坏苗。接地气和具有可操作性才是最实用,最有价值的。
1、虫害病害综合防治要兼顾
由于害虫体形易见,其对水稻植株、叶片等的为害均直观,如稻负泥虫为害可造成 “白叶’’,螟虫为害可造成 “枯心”、稻农容易接受施药防治的要求。
而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到。且病原菌侵染后有一个潜伏期,在发生初期往往不易被发现,且农民对辨别水稻病害没有经验,农民不了解其发病机理,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再施药防治已经来不及了,基本无防效。由此因防治不及时造成由病害引起的间接产量损失。
2、预防与治疗不协调
侥幸心理状态几乎人人都有,实践证明,对于一些病虫害,如果前期防治不力,会加重大田后期发生、为害。例如恶苗病,如果苗期大量病株移栽到大田,会传染、扩大发病率,造成大量死株。一些害虫田间虫卵量会积累,尤其是一些迁入性害虫(如稻纵卷叶螟),造成中后期田间各种虫龄都有,虫态复杂,防治压力增大,遇大发生年份到后期就无法控制。
3、不重视从平衡施肥角度去预防
许多农民认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唯有依靠农药,才能获得快速、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忽视了综合防治。其实有些水稻病虫害是可以通过农业防治等措施进行控制的。如平衡施肥,重视矿质硅元素的使用来补充抗逆元素并有效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近些年生物有机肥料的配方更新和实践验证了有机肥可以有效促使作物根系发达,使植物抗病虫能力显著提高,比如,乾西湖多元生物有机肥内含的多种有益菌就可有效预防水稻各种病害。
4、用药不对路方法有问题
使用的农药与实际情况不符,选用了含量不足的农药,防治效果差。请选用农技员推荐的专用药、特效药是保证防效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普遍存在使用方法方面的一些问题,如随意加大浓度,500倍要求浓度的药配成100倍,随意时间喷施,早晨或中午喷施,不注意天气,包括喷药后遇雨等。建议航化进行植保,正规航化飞机是超低量喷雾,弥雾状喷雾作业作物更容易吸收,提高药效,两个小时后降雨不影响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