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姜玲,必然绕不开“郝建秀小组”。小组在当地妇孺皆知,更是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张名片。
时间回到1952年“五一”前夕,当年郝建秀所在的小组在增产节约运动和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并被国家纺织工业部授予“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锦旗。
67年来,“郝建秀小组”凭着“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火车头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标杆小组。
随着时代的发展,“郝建秀小组”散发的精神也在与时俱进。姜玲说,“郝建秀小组”早期是黄牛精神、奉献精神;现在“郝建秀小组”是拼搏创新精神,把创新和研发作为当前重要的一项内容。
姜玲曾经担任“郝建秀小组”第九任组长,正是在这个位置上,各种荣誉接踵而至。荣誉的背后也意味着巨大的付出与奉献。
“郝建秀小组”成立67年来,小组成员的出勤率一直保持在100%,没有中断过一次。看似简单的出勤率,要几十年如一日保持下来是非常困难的。小组成员为了不打破这个出勤规矩,每个人都是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
曾有一位小组成员的爱人在家装修的时候,不小心被电锯伤到了大腿,当时伤口很深,需要立即住院治疗。“郝建秀小组”接到通知后,利用下班时间集体到医院探望,她爱人很受感动,当场跟姜玲表态说:“组长您放心,绝对不会因为我的原因,影响到团队的整体出勤率。”后期整个住院期间,这个组员没有因为她爱人的病情请过一天假。“郝建秀小组”所有的人都在坚守,大家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克服困难,谁都不想破坏了这个规矩。整个小组就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和帮助。
姜玲的母亲常对她说:“‘郝建秀小组’是全国非常先进的一个集体,进了这个团队,你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会全力以赴支持你的工作”。
最不希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姜玲母亲在2007年10月检查出癌症,治病期间她仍不断叮嘱姜玲:“不要因为我影响到你整个团队的成绩。”从姜玲母亲生病到最后离开,3个多月的时间,姜玲没有因为母亲请一天假。没有陪母亲走完最后一程,她感觉特别内疚。
最让姜玲感动的是在2017年的时候,她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五一劳模”的访谈节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电视台现场连线她的女儿,让女儿谈一下对母亲的感受。女儿毫不犹豫地直接说道:“我的妈妈陪我的时间没有陪她的团队多,但是我不怪她,因为她有责任,有担当。”
姜玲感慨地说,女儿的这番话令自己很受感动,哪怕以前自己受到再大的委屈和不理解,也都算不得什么了。
如今,姜玲已经从“郝建秀小组”第九任组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她依然在继续传承和发扬着“郝建秀小组”精神。青岛纺织博物馆的落成,使她多了一个新的宣传工作岗位。在担任博物馆副馆长期间,博物馆遇到的奇妙事情也在继续感染着她。
青岛纺织博物馆于2017年9月29日开馆,迎来了一位来自北京的87岁的老人。原来,多年前,这位老人在青岛纺织援建北京国棉二厂的时候,曾在青岛国棉五厂学习培训了3个月。老人在媒体报道中得知原先青岛国棉五厂建成博物馆后,便带着全家来看看当年其曾经学习的地方。当她在博物馆支援北京二棉展区墙上看到当年合影照片中的自己时,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样感动的事例也很多,现在纺织博物馆规定免费对外开放,为的是把纺织博物馆建成纺织人的精神家园,让纺织人有根可循,重拾当年的珍贵记忆。所以姜玲觉得做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因为受益的不仅仅是青岛纺织人,还有全国纺织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姜玲说:“我对这个团队非常有感情,要把纺织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所以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岗位在哪里,我都会把它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来做。”